作为全球建筑幕墙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据住建部统计,我国现存玻璃幕墙面积已突破10亿平方米,其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幕墙脱落事故年均增长率高达12%!这些数据背后,是时刻悬于城市上方的安全风险。
幕墙安全:头顶上不可忽视的隐患
近年来,幕墙脱落事件频发,造成多起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事故。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幕墙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更警示我们:幕墙作为建筑的外衣,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
权责明晰:政策如何规定幕墙安全责任?
针对玻璃幕墙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的问题,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予以规范,明确了幕墙安全的责任主体及检测要求:
《建筑幕墙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5年):幕墙工程竣工验收后,产权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查。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检查技术规程》(JGJ/T 397-2016):使用超过10年的幕墙,每5年需全面检测一次。
《天津市既有建筑玻璃幕墙使用维护管理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以及建筑玻璃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进行使用和日常巡查、维护、检修;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性鉴定及大修。
《北京市房屋建筑安全评估与鉴定管理办法》(京建发[2011]207号):悬挑阳台、外窗、玻璃幕墙、外墙贴面砖石或抹灰、屋檐等,应当每10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解决方案:幕墙病害及检测方案
幕墙,是由面板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了解了幕墙的定义和结构特性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作为独立于主体结构的围护体系,其安全性能高度依赖于材料耐久性、连接节点可靠性以及密封完整性。然而,随着服役年限增长,幕墙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病害,其主要类型及检测方法如下:
1.幕墙面板
病害描述:爆裂;裂纹破碎;中空玻璃失效、变形等。
检测项目:外观质量、厚度、规格尺寸、吸水率、抗弯强度等。
检测方法:目测法、尺量法、超声波测厚仪等。
2.支撑构件
病害描述:锈蚀;变形;构件松弛等
检测项目: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硬度等。
检测方法:目测法、全站仪、韦氏硬度计等
3.连接及紧固类构件
病害描述:角钢/螺栓锈蚀;螺栓松动、缺失;焊缝缺陷等
检测项目:紧固状态;焊缝质量;材料性能
检测方法:目测法,焊缝探伤法等。
4.密封及粘结材料
病害描述:密封胶硬化、开裂、脱粘;结构胶变色、起泡、粘结失效;
检测项目:邵氏硬度;拉伸粘结强度;老化程度;粘结界面完整性
检测方法:目测法;硬度计测试;拉拔试验。
5.开启扇
病害描述:五金件锈蚀、断裂;启闭阻力增大;密封失效导致气密性下降;窗扇变形;执手松动、传动失效
检测项目:启闭功能测试;五金件状态;密封性能;窗框变形量;
检测方法:目测法;塞尺法。
综上所述,幕墙系统的病害成因复杂、隐患巨大,必须依靠专业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与防控。针对不同类型幕墙病害情况及检测需求,都市检测提供分级式检测服务:
1.基础套餐|日常安全排查
适用:新建幕墙(5年内)、日常维保、灾后快速排查。
目标:快速识别显性安全隐患。
推荐频次:每年1次
2.标准套餐|全面安全性鉴定
适用:老旧幕墙(10年以上)、发现隐患、改造前、灾后详评、未经验收投入使用的。
目标:全面“体检”,深度评估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
推荐频次:每5年1次
3.高级套餐|长期智能监测
适用:超高层、重要地标、人工检测高风险建筑。
目标:7×24小时在线监测,实现风险预警与预测性维护。
鉴定流程:揭秘精准诊断之道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所有套餐服务的执行都建立在以下严谨的鉴定流程之上。这套流程是我们精准定位问题、科学评估风险的强大保障:
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与审查
2.施工档案调阅
3.使用历史调查
现场勘查阶段
1.初步检查(外观检查、结构检查)
2.仪器检测(材料检测、结构参数测量)
3.动态监测
实验室检测阶段-材料性能检测
1.结构胶检测
2.金属件检测
3.石材性能检测
数据分析与评估阶段
安全性排查/鉴定:风荷载复核计算-抗震验算-安全评级 智能监测:实时监测平台,数据实时观测-月度/年度健康诊断报告-应急响应预案。 结语 幕墙安全,防胜于救。建立定期检测与科学维护的长效机制,是规避风险、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根本之策。选择专业检测服务,是对建筑资产价值的保护,更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负责。 温馨提示:根据国家规定,幕墙建筑所有者或管理者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议及时安排专业检测,确保幕墙使用安全。